朱自清散文全集: 近代文學大師大賞

· 中國近代文學家系列 Libro 22 · 谷月社
3.0
2 opiniones
Libro electrónico
265
Páginas

Acerca de este libro electrónico

朱自清散文結構嚴謹,脈絡清晰,簡樸平實,平淡自然,簡鍊委婉含蓄,描寫細緻生動,細膩傳神,綺麗纖細,善用比喻,有時則過於精細。朱自清善於言情,情感真摯動人,清新雋永,用活的口語。他又善於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富有詩意,絢麗多彩,情調與音韻和諧。
朱自清早期作品,以擅長寫景、抒情見長,如「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也有些作品著重於社會現狀的批評。

Calificaciones y opiniones

3.0
2 opiniones

Acerca del autor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長大於江蘇揚州,故稱「我是揚州人」。現代中國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
朱自清在北京大學畢業,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生平
1898年,生於江蘇省東海縣,原籍為浙江紹興,因其世代居住於揚州,自稱揚州人,本名自華,後改名自清。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翌年,升大學部哲學系,積極參加五四運動,,奉父母之命與揚州名醫武威三的女兒鍾謙結婚。
1917年,家庭經濟困頓,為惕勵自己不隨流俗合污,改名自清。「自清」出自《楚辭·卜居》:」意思為廉潔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字佩弦,因朱自清自感性情遲緩,感於《韓非子》中「董安於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之語,乃字「佩弦」以自警策。
1919年,開始寫作新詩,處女作為《睡吧,小小的人》而後收錄於《雪朝》
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後任教於杭州第一師範,十一月,文學研究會正式成立,其為早期會員之一。
1922年,與俞平伯,葉盛陶,劉延陵創辦《詩》月刊,為新詩運動以來最早的詩刊,辦七期即停刊。
1923年,開始寫作散文,處女作《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一發表及獲好評,周作人曾讚譽為〔白話美術文的模範〕。
1924年,出版詩和散文集《蹤跡》。在思想和藝術上呈現出一種純正樸實的新鮮作風。其中《光明》《新年》《煤》《送韓伯畫往俄國》《羊群》《小艙中的現代》等,熱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來,有力地抨擊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淚的人生,描述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為初期新詩中難得的作品。
1925年,主編《我們的六月》出版,不久,便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從事文學研究,創作方面則轉以散文為主,這是他一生服務清華大學暨學習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開始。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集中所作,為個人真切的見聞和獨到的感受,以平淡樸素而又清新秀麗的優美文筆獨樹一幟。 
1931年,留學英國,進修語言學和英國文學。
1932年,與陳竹隱女士結婚。
1934年,《文學季刊》散文雜誌《太白》創刊,其為兩者之編輯人之一。
1935年,編輯《〈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並撰寫《導言》。出版散文集《你我》,這一時期,朱自清散文情致雖稍遜於早期,但構思的精巧、態度的誠懇仍一如既往,文學的口語化則更為自然、洗練。
1938年,到昆明,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合併的西南聯合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在抗日戰爭中,不顧生活清貧,以認真嚴謹的態度從事教學和文學研究,曾與葉聖陶合著《國文教學》等書。 
1946年,主編新生報《語言與文學》副刊。
1948年6月18日,他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上簽字。8月12日因胃潰瘍死於北平醫院,年五十一歲。朱自清死於貧病交迫之中,被譽為有骨氣的愛國文化人。毛澤東稱讚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毛澤東則在文章《別了,司徒雷登》中說朱自清是不吃美國救濟糧餓死的。作為當時清華大學工資最高的老師,朱自清在日記中記述自己並非缺少食物, 但實際上他的工資只夠購買四袋麵粉。飛漲的物價和家中的妻兒使他的生活更加拮据,即便如此,朱自清仍拒絕購買美國麵粉。
 

Califica este libro electrónico

Cuéntanos lo que piensas.

Información de lectura

Smartphones y tablets
Instala la app de Google Play Libros para Android y iPad/iPhone. Como se sincroniza de manera automática con tu cuenta, te permite leer en línea o sin conexión en cualquier lugar.
Laptops y computadoras
Para escuchar audiolibros adquiridos en Google Play, usa el navegador web de tu computadora.
Lectores electrónicos y otros dispositivos
Para leer en dispositivos de tinta electrónica, como los lectores de libros electrónicos Kobo, deberás descargar un archivo y transferirlo a tu dispositivo. Sigue las instrucciones detalladas que aparecen en el Centro de ayuda para transferir los archivos a lectores de libros electrónicos compati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