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淨零目標破功?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 宣布時, 引起外界一片譁然, 如今迎來重大修正, 並且將正式課徵碳關稅的時間延後1年,推遲至2027年實施, 連帶歐盟的其他氣候政策也將一併調整, 簡化作業程序、延後執行或縮減實施對象。
儘管此消息使得企業暫時鬆一口氣,擁有更多的緩衝時間做準備,然而也引發外界對於歐盟氣候目標能否如期達成的疑慮。
失守的1.5℃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 全球平均溫度上升攝氏1.5度,氣候系統將發生不可逆轉的災難;《巴黎氣候協定》將「1.5 ℃」設定為防止地球環境快速惡化的關鍵臨界線,更是各國承諾努力的氣候目標。然而2024年卻成為有紀錄以來,第一個全球均溫實質升破攝氏1.5度的年份,也是最熱的一年。
科學家估算「剩餘碳預算」,也就是在不使長期升溫永久超過1.5℃的前提下,全球還能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得到約1300億噸的結果。以目前每年約420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碳預算將在短短3年被完全耗盡,屆時氣候災難的風險將進入難以控制的階段。
即使環保議題長期以來不斷被提起、討論、關注,卻始終欠缺大規模且快速的減排行動,各國亦常常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掙扎,致使環保政策推行的速度遠不及環境被破壞的速度。極端氣候引發的一連串災難,正在提醒人類:所剩的時間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