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日軍襲擊珍珠港,使其戰列艦部隊受到毀滅性打擊,從而不得不另尋良策。加之,受到德國戰列艦「俾斯麥」號以及英國最新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和戰列巡洋艦「反擊」號被擊沉等事件的啟示,美海軍能較快地摒棄傳統海戰理論,改以航空母艦為核心兵力組織實施海上作戰,並在實踐中不斷加以改進和提高,逐步創造出一套適於當時海戰特點的戰略戰術。而日海軍雖是襲擊珍珠港成功經驗的創造者,卻未能從理論上真正認清這一行動在海軍戰略戰術發展史上的重大意義。
在此後的一個相當時期內,日海軍依然囿於「對馬海戰」那種「海上決戰」的傳統理論之中,未能把襲擊珍珠港的勝利當作認識新情況、研究新特點和提出新作戰方法的起點,而是故步自封,因循守舊。結果,美海軍在軍事思想上從珍珠港失敗中吸取的無形教訓,大大彌補了在物質上受到的有形損失,而日海軍在物質上從這一勝利中得到的有形戰果,卻被它在軍事思想上存在的無形惰性抵消殆盡。這對此後整個戰爭的進程與結局產生了重要影響。
註:本書內容為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