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遭朋友不管「老」朋友、「小」朋友,越來越多只要事情忘記或想不起來,就常會開自己玩笑:慘了!慘了!我一定有失智症( 阿茲海默病俗稱)。
因為,所有有關失智症的各類衛教和資訊中,記憶力出現衰退,或對時間、地點和人物的辨認出現障礙,都是被列在第一條列。大家在大量被資訊沖刷洗腦下,很容易進行自我關聯。
我也開始記憶突然會斷線,出門會忘掉手機,特別常常腦袋裡的人、事、物明明如此清晰,但瞬間卻啊啊啊地,喊不出名字,每次這種現象出現,我也總有幾秒鐘陷入極度懷疑與緊張:完了!我會不會……
就算千金買到早知道
93 歲過世的外婆離世前二年,幾乎只認得我這個孫輩最老的後代,她記憶裡充滿了55 歲就意外身亡的外公的種種英勇事蹟,本來性情就非常慈祥溫柔的外婆,那時心境常充滿許多少女一般的喜悅。
事實上,當時家族有些紛爭,但外婆一概難以認知,否則若看到自己的子女如此內鬨,怎堪如此風燭殘年。我因此曾很無知地提筆寫下:遺忘,或許是上帝給她晚風夕陽的最大祝福!
很多研究又顯示,失智和遺傳有一定關聯,目前研究已在人類第 1、第 14 和第 21 對染色體上找到致病的變異基因:PS1、PS2 和 APP,坊間 APOE2/E3/E4 基因檢測已經相當普遍。
早期發病檢測技術也不斷問世,台灣磁量生技以「磁減量免疫檢驗檢測」技術,運用抽血檢測達到早期發現阿茲海默症的病兆,已經取得歐盟體外醫療器材認證。問題是,我對所有阿茲海默症的早篩檢測都沒有勇氣嘗試,因為當它無藥可醫時,就算千金買到早知道,可能只是提早鍛鍊自己接受及讓家人面對的準備。
今年7 月《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研究指出,好的生活方式包括攝取低動物性蛋白質和大量蔬果、保持運動習慣、食用較少加工食品、最低限度飲酒且不吸菸等,能讓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相對降低,該研究統計罹患比例甚至降到只有 1.13%,研究結論是:擁有高遺傳風險或家族病史,不代表失智症的發生無可避免。
我開始關注或很認真閱讀朋友轉來,凡是相關對腦袋記憶有幫助的各種資訊,包括食療、保健、甚至健康食品,即使並不確定其權威、可靠性如何。總之,我和許多朋友一樣,對失智症存在莫名的不安與恐慌。
阿茲海默新藥中國搶先上市
近期,剛抵達北京這天,中國友人幾乎同步時間轉來一則剛對外公布的新聞消息 ( 藥物開發當事人可能更早個半天以上得知),中國國家藥監局 (NMPA) 有條件批准GV-971 藥物治療輕度至中度阿茲海默症,堪稱世界第一款阿茲海默病領域新藥。
GV-971 是中國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從海洋褐藻提取物為原料,製備獲得低分子酸性寡糖化合物,是中國自主研發且擁有智慧財產權的創新藥。
阿茲海默這一領域 17 年來沒有新藥上市,但舉世才正抱持著無比期待的心,準備迎接人類第一個阿茲海默症新藥物。美國 Biogen 的 Aducanumab (BIIB037) 在 10 月 22 日宣布重新通過臨床測驗,計劃將在 2020 年初向 FDA 提交許可上市申請,Biogen (Eisai) 並已著手準備量產。(今年 3 月 21 日,Aducanumab 曾因統計結果的分析表明,該藥物不會減緩患者認知功能的下降而決定終止全球三期臨床研究試驗。)
但是,在阿茲海默新藥上市的終點上,終究讓中國搶先了美國一步。消息一出,手機裡中國生醫朋友圈群組立刻沸騰,正向支持、反面評論此起彼落,好不熱鬧。
從治療需求上而言,阿滋海默症年年走高,患者的照護和治療將很容易拖垮任何一個國家的醫療費用支出。人類自發現阿茲海默症 100 多年來,全球用於臨床治療的藥物,包括乙醯膽鹼酶 (AChE) 抑制劑類的 Donepezil、Rivastigmine、Galantamine,以及 NMDA 受體拮抗劑類的 Memantine 等,但臨床效果不佳,只能改善癥狀,無助於減緩或阻止病情發展。如此,這對龐大的醫療支出和社會的沈重負擔將沒有幫助。全球各大藥廠公司在過去的20 多年裡,相繼投入數千億美元研發新藥,但 320 餘個進入臨床研究的藥物,最後都丟入了被業界形容的「錢坑」。因此,GV-971終於讓大家看到了希望和曙光,對全球患者和家屬無疑都是一大祝福。
試驗質量不同 療效具不確定性
不過,正因為 GV-971 是在中國進行的臨床試驗,加上 NMPA 要求申請人上市後,繼續進行藥理機制方面的研究和長期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完善寡糖的分析方法,並得按時提交有關試驗數據。很多人就指出,但願這不是一個「政績藥」,甚至有人爆料 GV-971 是習近平去視察後送審獲得速批,雖然大家都希望中國擁有自主的新藥,但過去中國曾有過幾個「首創藥物」,但後話就不多說。此外,GV-971 臨床試驗具有統計顯著的臨床終點指標,只有反應患者的認知水平。
在中國臨床並沒有要求多個主要指標 (Primary End Points),但目前美國 FDA 批准的藥物均有兩個或以上的具有統計顯著的臨床終點指標,除了反應認知水平之外,還有反應總體狀況或另一個反應日常生活能力。而根據 FDA 發佈的 AD 藥物開發指南《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Developing Drugs for Treatment》,反應認知水平的指標不一定可以反應最終的臨床獲益,因此才需要另外一個臨床終點指標。也就是說,FDA 一般會要求 2 個三期臨床,以相互佐證提高臨床試驗的可靠性( 不過,近三年 FDA 也對部分孤兒藥和腫瘤藥物放寬到只需要一個關鍵性指標)。FDA 現有的藥物開展的三期臨床試驗都有 2 個及以上,但 GV-971 只在中國開了一個三期臨床。
因此,GV-971 被認為在臨床試驗的質量低於 FDA 批准的藥物,臨床療效仍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未來,還是得靠真正能拿到國際上被檢驗的臨床數據。
民族自信改變全球新藥研發規劃
然而,中國有法規專家就藉此拋出議題,現在 NMPA 已經成了 ICH 成員,是不是可以將在中國完成的關鍵性三期臨床數據,直接用於支持在美國申報 NDA,簡單補一個橋接實驗就可以了?
因為,如果美國同意只用一個關鍵性研究以及美國的橋接試驗就獲得新藥 (NDA) 批准,那麼,整個業界藥物研發效率和成本將會大大降低,而就算美國 FDA 要求增補另一個關鍵性三期臨床試驗,整體的成本也還是大大降低的,理由是,中國已經貢獻了一個關鍵性的三期臨床研究。
NMPA 大無畏地向世界證明了它有能力首先批准全球 First-in-Class 的阿茲海默全新藥 (New Chemical Entity, NCE),這是否將對 FDA 審批藥物和全球藥廠研發帶來刺激甚至廣泛及長久的影響?促使全球研發型生技企業重新考慮藥物臨床開發的規劃呢?
GV-971 獲批上市,失智症或許不那麼讓人恐慌了,只是中國 NMPA 可能再次引發的醫藥產業效應,也許會讓一些人緊張!